学生工作Student work
学生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动态
“寻迹峥嵘校史,赓续青年担当”交通学院组织学生赴北航校史馆参观学习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26 点击量:

为贯彻落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代会指示精神,赓续北航红色基因,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激发广大同学爱国爱校热情,树立北航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11月22日,交通学院BY24131班联合BY24132班、2024级博士生党支部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馆开展“寻迹峥嵘校史,赓续青年担当”集体活动。

3755B

步入校史馆一层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巨幅的“空天报国”主题雕塑。自下而上逐层仰望:在见证建校的奠基石之上是组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北京航空学院的八所高等院校领队与北航师生群像,象征一代又一代北航人踔厉奋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他们的身后,是北航师生爱国奉献、团结奋斗、做出突出贡献的“北京一号”、空间站等科研成果;主题雕塑正中央的四个大字“空天报国”高度凝练了北航精神的内核;最上方的红星红旗象征着北航始终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的使命担当。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位于校史馆第二层的“伟大觉醒,孕育新生”序厅,回顾了20世纪初,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时,无数爱国志士胸怀航空救国梦,在复杂的时代大环境下,兴办航空实业、探索航空教育。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响应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的需求,清华大学、西北工学院等八所高等院校合力构建北京航空学院。在成立之初,航空救国的爱国精神就已化作红色基因,融入北航。

同层主题为“创业兴学、与国同行”的第一部分展厅,讲述了第一代北航人在1952年建校至改革开放期间,从“平地起高楼,荒地建新校”白手起家,到只争朝夕“大战一百昼夜,送三个型号上天”,成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高校的流金岁月。驻足“北京一号”雕塑前,耳畔不觉间回响起校歌《仰望星空》中“那永恒的炽热,让我的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的歌词,这一刻,先辈的赤子报国之心穿越时空浮现在我眼前。

转过楼梯,步入校史馆第三层,是展览的第二部分“抢抓机遇,改革奋进”,对应1978年至2001年的北航发展史。改革开放初期,全校上下推进教育中心与科研中心建设,由单一工科院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大学。

同层,是展览的第三部分“好中快进,科学发展”,讲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发展”成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新一代北航人在“北航十二时辰”中初心不改,接续奋斗,取得一项又一项新的科研突破的光辉历史。

再上层楼,是主题为“立德树人,逐梦一流”的第四部分展览,讲述了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北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的奋斗历程。

“学史知信,以史鉴今,温故纳新”,在这次校史学习实践中,24级的新生同学再一次回顾历史,凝视过去七十余载岁月中北航人的梦想、热情、责任、使命,新的北航梦已在我们的心中悄然萌芽,新一届北航人必将继续传承北航红色血脉,以实践筑基,以天空为梦,风雨兼程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鲜衣怒马少年郎,志在远方与国航

参观北航校史馆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置身馆内,仿佛穿越了学校从创建到腾飞的时空长廊。以“空天报国”为核心主题,展览通过丰富的历史照片、珍贵实物以及详实的文献,勾勒出北航人以科技报国为己任的坚定步伐。从早期的筚路蓝缕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新时代在“科技强国”背景下的使命担当,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对北航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看到陈列的航空发动机模型和国家级奖章时,心中倍感震撼——这不仅是北航人的荣光,更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象征。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历史大潮中的责任与机遇。未来,我定将继承“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把科研与祖国需求紧密结合,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民族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殷鸿博

北航作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研究和培养基地,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北航校史馆以“空天报国”为主线,系统地展示了学校自1952年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馆内展示了北航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包括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卓越表现。参观校史馆不仅是一次了解学校的机会,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步履匆匆,短短的一个小时,我们做了北航从出生到成长的见证者。走在历史的时间轴,我们了解到了北航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如何接续奋斗,勇担重任。一辈又一辈的北航人不断将自己的奋斗史,写成一部又一部精彩的篇章,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为祖国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将历史铭记于心,作为北航的一份子,我们牢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边婧


上一条:交通学院在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中斩获佳绩
下一条:交通学院2024年STIP科创实践计划立项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