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Information centres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专稿】科教融通 航创建功 着力打造科创育人北航范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创育人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4/16 点击量:

科教融通 航创建功 着力打造科创育人北航范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创育人工作纪实

【编者按】在北航2024年人才培养大会及人才培养大讨论即将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人才培养工作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服务、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的生动实践,进一步营造“崇尚立德树人成效、崇尚卓越学术成就”的浓郁氛围,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汇聚广大师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磅礴力量。

每到四月的北航校园,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都如火如荼地忙着同一件事——备赛“冯如杯”。写论文,做展演,项目团队密切协作……低年级本科生在创意赛道初探科研,高年级本科生在主赛道致力创新。今年,研究生的身影也加入进来。在“冯如杯”的舞台上,北航学子沉浸式感悟科技创新的魅力。

每逢周末、假期,还有一群群北航学子,一头扎进所在团队的“工厂”“车间”,他们造赛车、造飞机、造卫星、造火箭,他们体验过凌晨的试飞、经历过赛前的鏖战,用科技创新实现了在校园里做总师的梦想。一支支北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用自行设计、研发、制造的独一无二的作品,交出敢为人先的青春答卷。

北航连续十八届捧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优胜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形成了以“冯如杯”竞赛为基础的“四层次”科创实践育人体系,系统化构建了学生科创政策保障机制,不断强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学校积极搭建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荣誉称号“大满贯”。在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下,学校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全国赛事中取得顶尖成绩。一大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如今,学生科创已经成为北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亮丽名片。学校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坚持科教融通、产教融合导向,推进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全面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着力打造科创育人北航范式。

“一盘棋”全员参与,让科创成为人才培养沃土

三次捧得全国“挑战杯”竞赛最高荣誉,连续十八届捧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优胜杯(全国唯一),近五年在首都“挑战杯”竞赛中“五连冠”;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首届全国冠军,累计三次全国亚军,冠亚季军数量全国第二……脱颖而出的科创项目、金光闪闪的全国荣誉,都孕育自北航学生科技创新品牌赛事——连续举办三十三年的“冯如杯”竞赛。

第三十三届“冯如杯”项目展览展示现场

“冯如杯”竞赛于1991年设立,为纪念航空先驱冯如而命名。竞赛始终注重群众性和选拔性相结合,现今已有10万余名学生参赛,作品数量5.5万余件,本科每届学生参与竞赛比例超90%。赛道设置贯穿本科四年,让本科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通过选择合适的赛道锻炼科技创新能力,成就更好的自己。各学院也针对学科特色,陆续设立了14项“冯如杯”专项赛,进一步突出竞赛的专业性、指向性。北航聚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全员覆盖、优秀项目的迭代升级和创新人才的持续深造,持续提升“冯如杯”竞赛水平,厚植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沃土”,不断提升科创育人的深度广度。

第三十三届“冯如杯”项目复评答辩现场

传承发展三十余年,随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革新,“冯如杯”竞赛也与之紧密结合,屡屡焕发新生。1991年比赛创立之初,确定科技制作竞赛一等奖的第一作者可免试推荐研究生;2010年,结合两校区办学新格局,打造“零起点全覆盖”双创教育体系,设立“创意大赛”;2022年,“冯如杯”竞赛改革为“一杯五赛”,逐步推进竞赛由“创新为主”向“创新与创业并重”转变;2023年首次设立产业赛道,强化产教融合,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创新成果解决产业技术难题。

“速滑视界”团队合影

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产业赛道的首个金奖——“速滑视界”项目,正是自“冯如杯”竞赛产业赛道培育而来。“看到这个命题后,我们第一时间与百度公司取得联系,前后经过数十次调研讨论,最终确定命题解决方案。团队以我们在冬奥会中取得的科技冬奥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攻克技术难题。”“速滑视界”负责人、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张艺鸣如是说。

第三十三届“冯如杯”制作组一等奖答辩现场

在2024年举办的第三十四届“冯如杯”竞赛中,大赛主赛道新增研究生组,新增卓越工程师创新设计专项赛、“设计+”艺术交叉专项赛等4项院级专项赛,在发挥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今年“冯如杯”竞赛产业赛道引入“揭榜挂帅”机制,联合华为、百度、航天科工、航空工业等39家大型央企、行业领先企业命题48道,面向全校各学段学生发布榜单,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截至目前,第三十四届“冯如杯”共计报名项目4339项,其中主赛道报名项目1407项,同比增长516项。

“四层次”体系支撑,向世界发出北航青年声音

成立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获批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化众创空间、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评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一系列高层次平台落地,为在校生开展科创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以创新创业学院统筹校内外资源,依托“冯如杯”竞赛基础,构建了“教学基础-校内赛道-国内竞技-国际平台”四层次科创育人体系。

——深化科教融通育人模式,奠定学生科技创新教学基础。通过科研课堂、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孵化高水平科技创新项目。学校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开放率100%,实现大二、大三学生全覆盖,将科研实验室转变为最大的育人课堂。

——推动科研课堂与竞赛有机衔接,畅通校内科创赛道。2023年,共19个科研课堂优秀项目推荐入围“冯如杯”竞赛一等奖答辩,获得一等奖4项。学校将进一步扩大科研课堂优秀项目直接入围主赛道一等奖答辩比例,设置师生共创专项赛道,强化科研课堂与“冯如杯”竞赛联动。

学生科技创新“四层次”工作体系

——鼓励优秀学生科创项目参与国内竞技,孵化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科创成果。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内外高水平科创竞赛中,在交通运输、智慧城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高水平科创竞赛中,北航学子多次斩获全国冠军。“毫厘灵探-超微型高机动机器人平台”项目,就是第十八届“挑战杯”“黑科技”展示活动“星系”级全国第一。“海面与海下的特种环境侦查、海上平台管道的排查与除锈等军民领域均对超微型机器人平台有着迫切需求。我们把三维电感做到了芯片上,电感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毫厘灵探”团队成员、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赵唯至说,研发体积微小、动力灵活、控制精准的超微型高机动机器人平台,是攻关该领域“卡脖子”技术的有效路径。

“毫厘灵探”团队被央视报道

——引导学生走上国际平台,向世界发出北航青年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学生Space Ranger团队获得2023年世界大学生立方星挑战赛国际总冠军,他们的作品将由中国火箭免费搭载发射。这一团队由来自宇航学院的11名本科生组建而成,他们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全球空间碎片监测星座,为人类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根据立方星的技术特点,通过将课题组的科研方向进行转换,我设立了Space Ranger立方星项目,试图采用创新技术手段解决微小空间碎片探测的国际难题。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冯如杯和科研课堂等渠道培养了11人的本科生团队,他们在SUCC比赛中的表现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期待卫星早日成功发射!”团队指导老师、宇航学院副教授陈培这样说。

第二届世界大学生立方星挑战赛Space Ranger团队

“全方位”政策保障,助力学生实现校园总师梦

学校不断细化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围绕创新过程、保研激励、学制变化、创业孵化等关键环节,系统化构建学生科技创新的“全方位”保障支持政策体系。

依托特色专业,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高水平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学校多年来培育了以“冯如三号”、“北航四号”、航模队、机器人队、赛车队等为代表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他们打破世界纪录、挑战技术前沿,荣获多项国际、全国竞赛奖励。

“在工厂里向师傅学复合材料加工相关技术时,我发现自己很擅长这项工作,就留在了机体制造小组。活重人累,很磨性子,需要严谨细致耐心,一根线错了就可能直接导致飞机坠落。”“冯如三号”团队成员、现已直博到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褚淇泓感慨道。

本科生“冯如三号”团队,打破无人机续航世界记录

依托扎实的工作基础,2023年,北航首批遴选了10支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首批入选团队包括AERO方程式赛车队、智能无人系统集群、百GHz芯片、机器人队、亚太一号小卫星等。宇航学院副教授张晓天说,从北航1号到2020年发射成功的北航4号,再到正在策划和推进的北航5号飞行器学生综合项目,都“践行了北航以航天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北航学子“在校园里当总师”。

软件学院创业学子代表、深光科技创始人冯翀受北京卫视专访

细化人才培养路径,校院多部门协同,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学校联动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每年选拔30名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本科生保研至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针对优秀项目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从参加学院“创新杯”科技竞赛迈出科创第一步,一步步通过“冯如杯”“挑战杯”“互联网+”等科创赛事的考验,软件学院学子冯翀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深光科技”,公司现已完成Pre-A轮融资。北航从项目培育期到毕业创业期全方位政策支持,为他们的创业保驾护航。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北航将全面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打造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北航范式,让一代代北航学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谱写无愧无时代的青春华章、做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贡献、创造无愧于时代的青春成就!


上一条:北航交通学院召开全院大会 深入学习贯彻学校2024年人才培养大会精神
下一条:【专稿】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纪实